第327章 待春来(2/2)
“林羽哥包的饺子像只小元宝。”阿依瞅着他手里的饺子,忽然笑,“婉儿姐姐包的像朵花,我的像苗寨的小灯笼,倒是各有各的样。”
林婉儿的脸微微发烫,指尖捏着面皮,却不小心捏破了边,连忙用面粉补好,小声说:“还是阿依包的好看,带着苗寨的喜兴。”
暮色漫进桃坞时,红灯笼的光更亮了。张婶把煮好的饺子端上桌,热气腾腾地裹着香气,木叔摆上苗寨的酸汤鱼,赵捕头拎来望海镇的桂花酒,连阿砚都拿出支新做的笛子,说要吹支《迎春谣》。
小安第一个举杯,米酒在碗里晃出涟漪:“祝苏先生身体好,祝林羽哥、婉儿姐姐、李逸尘哥、阿依姐姐……还有木叔、赵捕头、阿砚哥,新年都平平安安!”
“说得好!”木叔举起碗,银佩叮当作响,“祝桃坞的日子,像这酸汤鱼,酸里带鲜,越过越有滋味!”
苏长风笑着抿了口米酒,目光扫过满桌的人,落在墙上玄清道长的画像上——那是林婉儿照着记忆画的,老人拄着拐杖,站在桃树下,笑得眉眼弯弯。“也祝道长,在那边也能闻见咱们的酒香。”他轻声说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。
守岁的炭盆烧得旺,红通通的火苗舔着松枝,发出“噼啪”的响。李逸尘和阿砚比赛射箭,靶子是张婶剪的纸老虎,银箭簇射中时,引得众人喝彩;阿依抱着芦笙,和林婉儿合唱《守岁谣》,银饰的声响混着歌声,像串流动的星;小安趴在苏长风膝头,听他讲苗寨的年俗,眼睛瞪得圆圆的,像藏着两颗灯笼。
林羽坐在廊下,望着院里的烟火。赵捕头正给木叔讲望海镇的趣事,两人笑得前仰后合;阿砚在教小安吹笛子,调子断断续续,却带着认真的劲;林婉儿和阿依在收拾碗筷,偶尔抬头相视而笑,发间的银饰在灯光下闪着光。
他忽然觉得,这就是玄清道长说的“种人心”——不是把人拴在身边,而是让每个人的心都往桃坞靠,像这守岁的炭盆,你添块柴,我加把火,就暖得化不开。雪地里的脚印交叠在一起,分不清是谁的,却都朝着院里的光,像无数条路,最终都通向同一个家。
子时的钟声从望海镇传来,悠远而清亮。李逸尘点燃了爆竹,“噼里啪啦”的声响在雪夜里炸开,像撒了把星星。小安捂着耳朵欢呼,阿依的银饰在火光里晃得人眼晕,林婉儿的发间落了点爆竹的红纸碎屑,像朵小小的花。
林羽望着漫天的星火,忽然握紧了手里的银笛——是木叔带来的那支,刻着芦笙纹。他想,等开春了,要吹着它去青峰山,吹给灵犀草听,吹给玄清道长的坟茔听,告诉他们,桃坞的冬天不冷,因为有这么多人守着,这么多心暖着。
夜色渐深,爆竹声渐渐歇了,炭盆的火却依旧旺。众人围坐在一起,喝着米酒,说着闲话,连雪落的声音都变得温柔。林羽知道,等明日天亮,他们会换上新衣裳,给苏先生拜年,去玄清道长的坟前放碗饺子,然后开始新一年的日子——染新的布,种新的药,等新的信,把桃坞的故事,再续上长长的一段。
廊下的红灯笼亮了整夜,暖黄的光落在新贴的桃符上,映着“万象更新”四个字,像句温柔的承诺。远处的望海镇偶尔传来几声犬吠,混着院里的笑语,在风里漫开,裹着这满院的团圆,也裹着那些关于春天的、甜甜的期盼。